按省份首字母选择
特别提示: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(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),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,随时间都会有变动,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,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,如有异议,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,敬请见谅,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,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。谢谢!
明代不在泰山封禅,却联绵不断地在泰山举行祭祀活动。据《岱史》记载,明代的泰山祭祀从洪武三年开始,到万历元年(公元1537年)止,就达28次。地方官员的祭祀尚未统计在内,万历元年以后的祭祀,也没有统计在内。明代泰山祭祀,在初期是政治性的,大都与战争有关: 昔元末兵争,伤生者众。予荷皇天眷命,岳镇海渎山川效灵,诸将用命,偃兵息民,今三十年矣。兵燹之余,民方安定。迩来西南戌守诸将,不能昭布仁威,但知肥已虐人,致令诸夷苗民,困窘而奋,怒攻屯戌,致伤戌守善民者。予非敢用兵,由是不得已,指挥诸将,帅兵进讨。然山川险远,彼方草木茂盛,烟岚云雾蓊郁之气,吞吐呼吸,则人多疾疫。此行人众,各辞祖父母、父母、妻子,涉险远以靖边夷,以安中夏。万冀神灵转达上帝,赐清凉之气,以消烟岚,早定诸夷,速归营垒,得奉祖父母、父母,眷属团圆,是其祷也。(《岱史》)洪武末年,西南边防屡有战事。据《明史太祖本纪》载,洪武二十八年广西布政司报告,少数民族酋长赵宗寿和黄世铁等人,"不循治化,负国殃民";洪武三十年,有"苗民"反抗;永乐五年(公元1407年),又有安南黎季牦、黎苍之乱。西南边事频繁,朱元璋和朱棣都十分重视。他们之所以战战兢兢,是因为明王朝对西南边境的地理、气候,不甚熟悉,不太适应。求神保佑,以期胜利。当然,史书上说,这些边事很快平息。这当然不是神灵的保佑,而是将军和士兵迅速征讨的结果。但是细检明代帝王的泰山祭祀,大都是世俗化的求神活动: 景泰三年,遣太子太保兼都察院都御史王文,奉香帛太牢,祭曰:"兹者,河流泛滥,自济宁以南,至于淮北,民居农亩,皆被垫溺,所在救死不赡,朕实伤切于怀。夫朕敷政以惠民,神出泉以泽物,皆上帝所命。今泉流溢于淮泗,灾害及于公私,伊谁之责?固朕不德所致,神亦岂能独辞?必使泉出得宜,民以为利而不以为患,然后各得其职,仰无所负而俯无所愧。专侯感通,以慰悬切。谨告。" 成化六年,遣掌太常寺事、礼部尚书李希安告曰:"迩者,山东地方,爰自去秋,讫于今夏,天时久旱,泉流干涸,夏麦无成,秋田未种,运河浅涩,船运艰难,中心皇皇,深切朕念。惟神奠镇一方,人所恃赖,睹兹旱,宁不恻然?兹特遣官赍香帛以告于神,冀体上帝好生之德,默运化机,宏施雨泽,使田野沾足,河道通行,用纾朕虑,大慰民望。庶几神之休闻,永永无穷,神其鉴之。尚食。"(同上)本来,水灾、旱灾对封建帝王来说,虽是经济问题,但也是政治问题。我们之所以说明代帝王的泰山祭祀是世俗化的表现,是对封禅典礼而言的。前已多次叙述,封禅典礼是帝王盛典,并不是任何一位帝王、任何一件偶发因素都可以举行封禅仪式的。一般说来,王朝易姓,有非凡的成就,并且天赐祥瑞,才可以登泰山封禅告天。非开国之君,一定要具备政绩和祥瑞才可以举行封禅大典,宋真宗不具备这些条件,于是就弄虚作假。至少应该说,非重大事件,是不能封禅的。明代帝王到万历即28次,加上地方官员的祭祀,则次数更多。频繁的祭祀,降低了规格,降低了重要性和影响。其次,明代帝王的泰山祭祀,帝王本人不亲临现场,只派官员和道士主持其事,降低了规格,增加次数。其三,内容上的世俗化就更加明显。前边提到战争祭山神,文中有"各辞祖父母、父母、妻子,涉险远以靖边夷"、"速归营垒,得奉祖父母、父母,眷属团圆"、"念将士暴露于外,离其父母妻子"等类语言,将求长生、求神仙、求国祚长久,求天下太平的调子降低,求父母妻子团聚,自然是由政治转向人生,由社会国家转向了家庭和个人。至于丰收年景,祭祀泰山神以示庆贺,正常年景,祭祀泰山神企求丰收,那就是将祭祀泰山神变成群众性的社会活动,与古代的封禅大典相去十万八千里了。(浏览:)
|
|
|
|
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注: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相关诉求,请联系 400-0000-391
祭祀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网站备案号:陕ICP备2021010630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