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别提示: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(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),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,随时间都会有变动,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,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,如有异议,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,敬请见谅,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,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。谢谢!
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事,丧葬习俗也形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国各地丧葬习俗因地域民族而异,过去多采用土葬的方式。
但随着环保意识觉醒,人们开始反思土葬的可持续性,推动丧葬文化改革。现如今,农村丧葬习俗也即将迎来变革。
在推行火化取代土葬的同时,我们该如何处理存量的墓碑等问题呢?2023年,全国开展整治坟头,农村“老坟”限期处理?一般采用这“2种”方式。
丧葬改革方式
农村丧葬改革确实事关重大,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,也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。要推进这项改革,实现从传统土葬向火葬转变,确实任重道远。
农村土葬习俗形成有其历史积淀,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变现状。土葬习俗与农民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密切相关,其背后存在对生命诀别的仪式感和文化认同。
强制一刀切地要求改土葬为火葬,势必会引起农民的思想障碍与情感抵触。
其次,单纯的经济补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丧葬观念。政府需要在火葬意识宣传上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,与农民进行充分沟通,通过典型案例释疑解惑,使农民逐步接受火葬的合理性。还需要建立专门的辅导机构和志愿者队伍,深入农村开展宣教。
当地相关部门也要提供火葬设施方面的保障,如建设配套完善的殡仪馆和火葬场,降低农民的迁葬成本。
同时要规划专门的骨灰存放设施,满足农民的传承需求。
当然,改革进程可以循序渐进,无需一蹴而就。可以先从自愿火葬入手,再逐步扩大范围。改革力度也可以区别城乡差异,先易后难。
在农村试点改革积累经验后,再推广到更广范围,让农民有适应时间,这样既能推进改革,也能减少反弹。
处理老坟墓的两种方法
改革首先面临大量既有墓地的处置问题。其中,无主墓地较为特殊。许多村庄存在主人已不可考的无主墓地,这需要专门核实确认后统一处理。具体可以成立村级墓地清理小组,进行全面调查登记,对查实的无主墓地标记记录,然后公示一定期限。公示期满后,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,即可清理这些无主墓地。
清理工作要严格按程序进行,不能擅自处理可能有主的墓地。可选择夜间操作,避免引起过多关注。可将骨骸统一移入专设骨灰堂,并登记好原墓地信息,以备查询。清理后的墓地要恢复土地原貌。全过程须信息公开透明,加强舆论引导,争取村民理解支持。
此外,还有一些违反土地规划的旧墓也需要改造。这类墓地应给予更长时间让家属自行迁移。政府可给予补助,鼓励选择公墓安葬。
如果长时间放任不管,才由村委会组织强制清理。但全过程还是要充分告知、征得家属理解,不能强制拆迁。改造后也要恢复土地原状,以便再利用。
处理既有墓地确实辛苦复杂,但步子要踏实、稳扎稳打。不能执意强推,更不能擅自损害现有墓地。
全过程必须慎重,处理得体,最大程度争取民众理解支持,使丧葬改革真正落地生根。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,也需要大力加强文化引导,使之与时俱进。坚持这样的改革路径,农村丧葬最终必将走向现代化。
农村改革丧葬习俗,确实是好事,能让土地用得更合理,也让丧葬文化更科学文明。但要想真改变老百姓的传统思想,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
需要从老百姓角度想问题。比如好好给老百姓讲道理,不能拿命令式;改革要循序渐进,不能一步到位;处理旧墓地也不能强拆,需要慢慢来。
结语
改革需要老百姓真心接受才行。如果老百姓心里还回味旧习俗,表面倒是改了,那改革也就没有意义。所以还需要多多沟通,耐心引导,让老百姓真正认可新的丧葬习俗,这样改革才能落地生根。
(浏览:)